爱发表:期刊投稿服务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1 04:07:47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1篇:不同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对材料要求的对比研究

【摘要】绿色材料在绿色建筑评分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绿色材料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关系到建筑绿色性评价。本文对比了各国不同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中对材料的要求,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材料 认证体系

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短缺、气候变迁异常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因而推动了许多全球性的环保标准规范制定与节能减排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住宅建设的全过程中.时时刻刻涉及环保的问题j因此,开发生产具有环境协调性的生态建材和住宅产业,在执行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性,各国均从材料及资源利用与回收、能源优化和节约、室内外环境质量控制等各方面,制定相应标准和评分体系来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其中绿色材料在评分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说绿色材料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关系到建筑绿色性评价。

本文对比了各国不同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中对材料要求,体现了材料对建筑绿色性评价的重要性。绿色材料从健康、环保、安全等方面对材料品质与性能的综合评价,它代表了材料工业的发展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英国BREEAM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为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的建筑研究组织(BRE)始创于199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由于工程实践的不断进步,关于建筑环境的法律法规也在变化,为了顺应时展,BREEAM建筑环境评估体系每年要做一次修订,摒弃某些过时的条款并增加一些新内容。因此BREEAM体系得到了成熟的发展,也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得以检验,它现在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参照应用。

最新版的BREEAM从管理、能源、健康、污染、交通、土地使用、生态、材料和水9项指标对建筑环境进行评估。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互动影响,包括材料对生命周期的影响。它是根据绿色建材的定义,从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对自然资源、能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多方面多因素进行定量的评估。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材料能否回收利用等;能源主要指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省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室内环境的影响。

选择原材料是绿色建材生命周期的源头,原材料时要注意遵循几个原则:1) 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尽量使用回收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尽量选用少能耗、低污染的材料; 3) 尽量选择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有辐射特性的材料,所用的材料应当易于再回收、再利用制造或者被降解。采用绿色工艺是实现绿色建材生产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工艺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 改变原材料的投入方式,对其就地利用,再利用有实用价值的副产品和回收产品,在工艺过程中循环利用各种材料;2) 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改造原有设备,将原材料消耗量、废物产生量、能源消耗、健康与安全风险以及对生态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3) 尽量使用自然环境,对空气、土壤、水体和废物排放进行相应的环境评价,根据环境负荷的相对尺度,确定其对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和自然资源的影响。同时兼顾考虑建材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建材的使用寿命和建材回收。

2.美国Leed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简称USGBC)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由政府部门、建筑师学会、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大学、建筑研究机构和建筑材料、设备制造商、工程承包商等诸多社会成员组成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USGBC宗旨是整合建筑业各机构,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导绿色建筑的市场机制,推广并教育建筑业主、建筑师、建造师的绿色实践。USGBC核心工作是研发和推广“能源及环境设计先锋奖”(Leadership in Energy &Environmental Design),简称LEED,这也是USGBC众多服务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LEED主要包括六项指标:1)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场地;2)节水;3)能源和大气环境;4)材料和资源;5)室内环境质量;6)符合LEED的创新得分。LEED在第4大项“材料与资源”的得分点中要求建筑、施工废物和物资资源都需要达到能够重复利用,并且达到一定的回收指标。如在建筑翻修和再开发计划中,最大限度的保留现有建筑,而在施工废物管理、资源再利用及可循环利用的物资中,要求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达到一定回收指标才能得分。在得分点“可快速再生材料”和“使用经过认证木材”中,LEED要求此类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各类部件达到一定的比例。可再生材料包括树木、植物纤维、羊毛等在有限时间阶段内(如几十年或更少)收获以后就可更换的资源。“就地取材”也成为LEED评分的一个标准,它提倡优先使用当地生产的材料,减轻运输压力,减少运输能耗,支持当地经济。

3.香港BEAM

香港绿色建筑议会(Hong Kong Green Building Council)是 BEAM Plus 的主要评估机构。它是香港地区一个重要的非政府机构,旨在通过对设计、建设、试运行、管理、运营及维护各环节的改善而大力推广可持续的绿色建筑。

BEAM Plus 的早期版本称为 HK BEAM,创建于1996年,全称是 Hong Kong Building Environment AssessmentMethod(建筑环境评估法)。参加评估建筑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2 类。BEAM Plus体系早期是根据英国建筑研究所的《环境评估法》(BREEAM)而创建,后期吸收其他国家绿色建筑体系如 LEED 而逐步更新完善。在BEAM认证体系中建筑物施工、运行、维护以及装修使用的材料数量和种类从原料制成品、排放物以及含能物方面来讲绝大部分来自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通过室内设计方法、材料的选用以及安装方式等办法,都能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BEAM 中对绿色建材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建筑构件的再利用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灵活的设计允许对建筑物房屋用途和布局进行更改。高标准的设计还允许大部分建筑构件为非现场预制件,易于拆建。

2)从建筑物维护、再装饰、装修和改造考虑出发,选用在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内可种植和成材、在其它方面有持续性能、其内容有特别回收再利用价值或对环境影响相对较低的材料。

3)鼓励在适当应用中大范围地使用可快速翻新材料。

4)鼓励使用来源地为森林资源管理完善地区的木材。在评估中还应考虑木材的再用和林业产品的再用是否达到了保护原始材的效果。

5)通过促进废物再利用减轻回填场的压力和保护非再生资源。

4.台湾绿建筑标章

1999年9月台湾绿建筑标章制度开始付诸实施,根据《公有建筑物绿建筑标章暨候选绿建筑证书推动使用作业要点》规定,绿建筑之推动在台湾分成《绿建筑标章》与《候选绿建筑证书》两阶段进行。申请绿建筑标章或候选绿建筑证书,至少须通过九项指标生物多样性、绿化量、基地保水、日常节能、C02减量、废弃物减量、室内环境、水资源、污水垃圾改善,其中之四项指标或以上,而以日常节能指标及水资源指标作为两项必要之门坎指标,原则上至少需符合此两项指标基准,始可获得评定为绿建筑,以达到绿建筑省水、省电、低污染之目标。

在台湾绿建筑中,鼓励将使用过后拆除的建材回收再制成可再予利用的建材,例如对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材、再生砖和再生玻璃的利用,有利于保存现有的地球资源。适当的提高有机质木材使用比例,因为有机质木材是具备资源再生性、再加工性、省能源及安全性的优良建筑资材,更是一天然的CO2储藏库,若大量推广使用便可达到CO2减量之目的。对于地球环境保护观点,建议多使用寒、温带林木(如:杉木类),减少热带木材(如:檀木、红木、硬木及楠木等)使用,因热带木材所行光合作用较大,其放出氧气量较能平衡地球环境(且寒带先进国对于森林之经营较具永续性,而渐被破坏的热带雨林却亟待保护)。同时要注意森林管理,林木之砍伐及栽种平衡,且应减少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以降低地球环境恶化的程度。

总结

BREEAM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到现在,它已经历10多年的实践和检验,由于其成熟性被多个国家效仿。LEED体系简单易于掌握,同时,它还在如何将国家性评估体系更好结合地方实情方面做出长足的探索。BEAM和台湾绿建筑都是具有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不同认证体系中材料的要求和对比分析,绿色建筑均要求在不消耗过多运输能源下,就近取得材料;要求制造过程使用最少的能源,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同时不制造有害的气体与污染;要求使用后可以回收进行再次的加工和施做容易且经久耐用。通过推广绿色建筑,从而使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现实。绿色、可持续建筑所带来的生态正效应、环境正效应等等,增强人们保护人居环境,打造和谐的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

[1]BRE Global Ltd.BRE 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 standard[M].UK:BRE Global Ltd,2008

[2]魏太兵,马恒升,司慧娟等.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对绿色材料的要求[J].新型建筑材料,2005(9):1―3.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2篇:城市建筑设计的进展趋向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不仅使当前的一些城市建筑设计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而且还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所以,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欧美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采用当地非常普通的建筑材料来满足人们对居住所需的功能,数百年的建筑风格与传统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现代化的物质生活。但中国有很多的建筑设计者不顾国内本土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盲目地把西方的建筑形式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连所有的材料都要和欧美所采用的材料一模一样,一定要采用欧洲的大理石,外墙都要贴面砖,因为有了空调就忽视建筑的保温节能,盲目采用大玻璃窗甚至玻璃幕墙。如此发展,将会造成更大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1.2在我国现在的城市建筑设计中,很多的新建筑与旧建筑不能和谐共生,这就导致了建筑大拆大建的现象频繁发生,短命的垃圾建筑不断涌现,这种建筑的生产模式不仅没有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反之却造成了巨大的土地、资源、能源等方面巨大的浪费。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是相互违背的。当下,我国的城市建筑很大部分都是形式上的,盲目的追求标新立异的标志性建筑,失去城市建筑的核心,变得没有标志,也没有其建筑内涵,使得建筑失去了作为城市传统信息文化载体的地位。 1.3我国当前的城市建筑总一味的追求建筑的量、追求奇特,新的建筑设计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对周围历史古建筑的影响,有的建筑设计明显的已经破坏了原有的古建筑,失去历史建筑特色的建筑设计必然不会成为世纪之交城市建筑领域的主流。 1.4最近这些年来,我国一直都处于建筑产业迅速发展的阶段,而建筑产业一直都是最耗能的产业之一,在社会总能耗中位于榜首。当下,我国每年新建的建筑中,只有能达到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节能标准以上的为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已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还没有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的建筑环境,节能建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所以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也已处于非常紧迫的关键时刻。 2我国城市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2.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方向。在很长时间之前,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环境投入了更高程度的关注度。最近几年,很多的建筑大师又重新界定和扩大了许多原有的关于建筑的概念,提出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在满足当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也不能构成潜在的发展隐患以及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不应该仅仅使建筑师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更应该让建筑师们感到新趋势下当代建筑设计师的责任和创作的冲动。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促使我国的建筑设计有了重大的发展,人居环境的研究成了一门科学。建筑城市和园林成其主导学科,建造符合时代气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已成为当代建筑设计师必须履行的的历史使命。 2.2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方向。建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人类服务,建筑大师的设计就是创造出能满足人对生理、心理、现实以及未来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方向是建筑设计师必须遵循的一个设计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建筑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对建筑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创造出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通俗的说,建筑不仅仅要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还要使建筑的各功能都得以正常的发挥,提高建筑的使用率。 2.3坚持把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重点。未来的世纪我国城市建筑必将朝着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现如今,我国的大中城市所存留的林木越来越少,城市的楼房建筑与人口日益密集以及工业与交通集聚扩充而引发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由于周边的林草植被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造成了大范围的水土流失、水源枯竭、风沙危害等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城市整体协调发展。再者,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居民的健康与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当下,我国各级城市空气质量相对环境标准比较,仍处在较严重的污染水平,二氧化硫的排放仍在上升阶段,很多城市的二氧化氮的浓度已经严重超出正常的标准;我国有许多的城市由于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严重缺水;很多城市的居民在超出正常标准的噪声环境工作或生活,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给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的危害,使得广大居民迫切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以改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为目的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与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有机的相结合,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的协调绿地,水体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大型公园,植物园为面以小型的街心绿地为点以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为线对建筑与环境进行紧密的结合体现出现代城市的建筑特征。总之,我们完全能够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的前提下,借助于设计师的生态观念,高超的科学技术和结构手段,进行加工和改造,建造出具有生态美学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适宜的居住空间。 3结论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存在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有很多的建筑设计师只是盲目接受西方先锋建筑流派的表面学说,对西方建筑重表轻质,回避对建筑的功能、经济与技术问题的解决。当下,我们应结合我国实际的气候、地理、地形、环境等因素来确定适合我国的建筑风格,正确运用建筑设计方法,采用最佳的技术手段,将抽象的设计原则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法,研究建筑设计的程序准则及评价标准的规律性,对现代城市建筑进行综合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健康发展。#p#分页标题#e#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3篇:把设计与财富带回家

2008上海国际设计周论坛于2008年6月11―12日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今年的论坛是以“有机设计・无限财富”为主题,共同探讨了中国建筑、室内设计业的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对于设计个性化关注的全球趋势以及在这些领域内的机遇和发展。《中外建筑》杂志作为参展专业媒体,以展览、参与论坛、与其他参展商交流等多种方式积极地参与了国际设计周,并对上海证大集团的副总裁王伯富先生、CCDI总建筑师赵小钧先生等作了专访。

“上海国际设计周”由高峰论坛、展览及各类主题社交派对组成。活动历时三天,致力于促进建筑景观领域、材料及产品领域的互动性和合作性,把设计理念与装饰装修产品相结合,共同展现在观众面前。

热点话题主要聚焦于:未来建筑,0碳排放设计,环保与土地应用,现代工程,设计整合,现代餐饮设计,酒店设计过程,办公场所解决方案,未来学校等方面。

热点聚焦

其一:高楼建造与保护环境

对于各地林林总总突兀而起的高楼,大家对它们的看法一直褒贬不一,有持赞同的,有持反对的,虽说从能源的角度讲,高楼的能源消耗并不容人乐观,但是它的建造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人们却达成了一致的认识。

世界建筑领域的知名专家――SOM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其垂直都市和可持续工程发展等理论闻名于世,在全球各地都有其事务所的地标建筑项目,如:上海金茂大厦、芝加哥西尔斯与汉库克塔,最近更是在广州进行珠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项目,旨在通过风能实现节能,是全球的首创,SOM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周学望先生首先做了“当代建筑工程技艺――世界高楼的建造对于保护环境的益处”的演讲。

中国的高层建筑起源于上海,大家对高的追求出现非功能运用土地的现象,起到了分割不同功能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的金茂大厦,集办公与商务酒店于一体,中国元素与西方技术很完美地进行了结合。周学望先生回顾了SOM创业的历程,着重介绍了SOM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项目。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与北京的主要道路相接,为了让大楼与周围道路很好地衔接,动用了树木的影响,吸取竹子的灵感,使内外混然于一体。京奥大厦,外形虽似灯笼,但采用了折叠结构的围合系统,达到目标与使用的最大化,还有南京的金陵大厦,双层墙体系,大楼里没有一根柱子,大楼的重量也相应减轻,很好地从结构上实现了效率。周学望先生最后提到,到了2045年,预计全球一半的人会居住在中国,所以发展高层建筑是为了满足发展所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

其二:材料・元素・人的需求

来自AFSO香港事务所的Andre Fu、飞形设计的创始人耿治国先生、Jean-Philippe Heitz讨论了餐馆设计中应用哪些材料和设计元素来完成一个成功的餐馆设计。中国高端房地产开发商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伯富先生就酒店的商业设计、服务设计和文化艺术设计方面提出了自己富有见地的独到见解,他认为颜色搭配应与艺术相结合。卡梅尔・麦克弗森则说明他们与业主的关系,就好像两个相爱的人由约会到订婚,签署合约,如与业主建立专属关系一般,婚姻是很重要的,但是获得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故帮助业主完成他的愿景,给业主带来完全的体验,是设计师比较重要的任务。同时,色彩斑斓的作品,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且让人一进入房间就有眼前一亮之感觉,客人从酒店回去后,可以带走一些经历,令他永远回味,当然也增加了客人的回头率。一工公司的创始人罗亚当则从空间的战略规划、办公室的设计趋势、开放式办公区域与封闭式办公室的对比,强调了办公空间应是多功能的,说明办公空间的意义不仅仅着眼于形式的美感,更要涉及办公效率与人性化,尽可能地去满足人的需求。

其三:奢侈设计与环保设计可以共生吗?

奢侈设计与环保设计可以共生吗?我们也许很难将奢侈与环保结合在一起,奢侈意味着豪华,意味着奢靡,意味着浪费,但是来自香港的Chandu Chhada却做了不同的诠释。他认为所谓的奢侈设计并非稀有的材料,并非昂贵的造价。如他设计的北京半岛酒店,原汁原味的北京四合院餐厅,香港半岛水疗中心,位于九龙繁华地区,依偎着维多利亚海港成为其最大的卖点,可是他选用的材料只不过是从别处拆下来的木地板,看起来非常豪华,但却是非常环保的材料,所用的材料都是尽可能地去满足人们的需求。他理解的豪华,不是单纯看上去视觉上的东西,更多地是感觉上的东西,是豪华的生活态度,是追求身体的健康,是精神上、情感上的平衡,这种豪华是从施工质量上去体现的,所以奢侈与环保并不矛盾,二者也可以共生。

环保卫士Hitesh Mehta 激情的演讲更让在座的听众无不为之感染,环保是什么?环保设计又是什么?从身边做起,从周围做起,节约资源就是环保,节约土地就是环保,所以,从你做起就是环保。

其四:未来建筑――环保,有限土地资料的利用

当我们的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时候,当我们越来越担心未来的建筑与土地时,我们在思考,未来,我们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的排放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在英国已有“O碳排放”设计的项目,我们中国是否有相关的项目也在进行中呢?Sue是“一个地球居住”项目的负责人,她创始的公司曾经获得多个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社区应用方面的国际大奖,同时她也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者,也是伦敦市长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目前她的公司正与中国招商地产公司合作在广州进行一个5000居民区的社区建造项目。她的演讲则告诉我们,如何环保地去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料。

同期展览

“2008上海国际设计周”活动的实物展示集中在建筑景观、酒店餐饮休闲业、商场及办公等公共环境设计,由以上的三种相关设计产品组成三大展区,展出面积22000m2。同期举行的还有中国国际水疗、桑拿与泳池设备及建造技术展览会、上海景观设计及城市建设展览会、中国零售业博览会。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及国内各省市等在内的250余家参展商,全面展示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商业空间及相关休闲产业中最新产品的设计理念。

“为汶川加油”

6月11日晚“2008上海国际设计周慈善晚宴,‘我们要为孩子建震不倒的家园’,中国建筑师、设计师联手赈灾活动”在上海证大丽笙酒店隆重举行。还有来自国际建筑与室内设计界巨匠,中国房地产业权威高层以及著名企业家、各界社会名流等参与此次慈善活动。同期举办了“未来环保椅子设计比赛”和以资助设计专业大学生为主题的慈善拍卖会。

此次论坛邀请的均是国际及国内权威的顶级建筑师、设计师和开发商,他们从设计和商业价值的角度、建筑环境、能源消耗和0碳排放等方面进行讨论,演讲令在座的听众耳目一新,颇受启发。无论是主题研讨还是慈善拍卖会,均体现设计师对社会、对人类生存的关注及社会责任感。设计是有机的,财富却是无限的,如何从有机中挖掘商机,如何从有限中把握财富,也许,我们可以从本次论坛中获得一些启示吧。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4篇:浅析当代建筑的节能设计

摘要:建筑能耗向来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建筑节能成为全世界建筑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趋势,也是时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当代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理念及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当代建筑;节能;设计

Pick to: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ergy consumption. Promoting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s the trend of the world architecture to realiz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now an important task fac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energy-saving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fo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 words: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Energy sav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显得突出重要。

一、当代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

现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1、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

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2.对环境影响最小

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3.对生态环境最好

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通常我们说“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代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

1.节能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2.节能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注重对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使用。外墙保温节能材料属于保温绝热材料,仅就一般的居民采暖的空调而言,通过使用绝热维护材料,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节能50%~80%。

3.节能建筑主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热水。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来支持日常生活用电。节能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4.节能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当代建筑节能设计的措施

1.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

建筑是其周围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反映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对应关系,它对建筑的节能潜力亦具有重要影响。住宅建筑在与基地条件相协调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微气候环境,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达到有利于建筑的整体节能效果。

(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正确选择朝向

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均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是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2.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

墙体的耗热量要占建筑采暖热耗的30%以上。因此,改善墙体的传热耗热量将明显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其措施有:

(1)改善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材料选择时,采用新型节能砖,如多孔黏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等类型的材料,使其集承重和保温隔热于一体;也可利用当地出产的浮石、火山渣及其他轻骨料或工业废料生产多排孔轻质砌块,用保温砂浆砌筑,有节能、节地效果。

(2)对墙体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即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构成复合墙体。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比较广,它不但解决了外墙热桥的问题,而且具有增加室内使用面积,方便室内二次装修等优点,目前使用较成熟的几种外墙外保温方案有:外贴聚苯板保温、外贴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夹心聚苯板外墙保温、钢丝网架岩棉夹心板外复合保温等。外墙内保温有饰面聚苯板内保温复合外墙和纸面石膏板内保温复合外墙。

3.门窗的节能设计

门窗是薄壁轻质构件,通过门窗传热和其缝隙空气渗透的耗热量约占整个住宅建筑耗热量的50%,因此,外门窗是住宅建筑节能的重点。

(1)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

窗墙面积比是指住宅窗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作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西向、南向的窗墙面积比分别不应超过0.25、0.3、0.35。因此,从地区、朝向和房间功能出发,应选择适宜的窗面积,同时应强调东西南北开窗有别,是通过减少北侧窗的面积来减少热量的损失。

(2)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

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是减少室外冷热空气渗入室内的一个重要措施。如采用平开门窗和大块玻璃窗扇,以减少扇与框、扇与扇、扇与玻璃间的缝隙,并在缝隙中嵌入密封胶条;在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用保温砂浆或泡沫塑料等材料来填充密封,使从门窗渗入的冷空气减少,提高气密性。

(3)使用新型材料,改善门窗的保温性能

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如塑钢门窗可大大提高其热工性能。同时还有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单层玻璃本身的热阻很小,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双层或三层玻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开发出一些新型的节能玻璃,如中空玻璃、吸热玻璃等,在造价允许的条件下应积极采用。

4.屋顶的节能设计

屋顶耗热量约占整个住宅建筑耗热量的7%~8%,有数据表明:夏季顶层室内的温度要比其他层高约3℃左右,因此,屋面的保温隔热也不容忽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屋面

这种屋面保温层选用高效轻质的保温材料,保温层为实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保温隔热材料有加气混凝土条板、乳化沥青珍珠岩板、憎水型珍珠岩板、聚苯板等,均有利于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取得良好的节能和改善顶层房间的热环境效果。

(2)架空型保温屋面

在屋面内增加空气层有利于屋面的保温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屋面夏季的隔热效果。架空层的常见规格做法为:以2~3块实心黏土砖砌的砖墩为肋,上铺钢筋混凝土板,架空层内铺轻质保温材料。

(3)倒置型(外)保温屋面

外保温屋面是把保温层置于防水层之上,使保温层还起到了防水层的作用,这些材料必须保证防水和耐气温性能好,不易老化,以聚苯乙烯板为好。再在其上用混凝土预制块压住,不需黏结,方便维修,其价格也比较便宜。

(4)隔热屋面

可采用通风屋顶、阁楼屋顶、吊顶屋顶、植被屋顶、蓄水屋顶等进行隔热处理,提高屋顶的隔热能力以起到节能作用。

5.太阳能的应用

地球拦截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目前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500倍,而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开发利用的太阳能,只占理论资源量的很小一部分。太阳能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主要有太阳能采暖和太阳能制冷两个方面。

(1)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采暖用电作为辅助能源,驱动用太阳能加热的水在管道中循环流动向房间供热。

(2)太阳能制冷

太阳能制冷主要包括太阳能压缩式制冷、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和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太阳能压缩式制冷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太阳能有效地转换成电能,再用电能去驱动压缩式制冷系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是将系统中的加热器和冷却器去掉,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吸附床合二为一,冷却功能则利用夜间室外空气的自然冷却来完成。

自然风的应用

自然风的供冷是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调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室外空气的焓值和温度低于室内时,在供冷期内就可以利用室外风所带有的自然冷量来全部或部分满足室内冷负荷的需要。通常,这种情况出现在供冷期的过渡季和夜间,可采用的方法为新风直接供冷和夜间通风蓄冷。由于利用了自然风提供建筑所需要的冷量,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在运行中不用电或少用电,既节约能源,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结语

建立节能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环境工程师和建筑设计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建筑环境评价结果,形成共识,使其贯彻始终。

参考文献

[1] 周炜,小议建筑节能设计[J]陕西建筑,2008

[2] 王靖,关于建筑物节能方面的几点浅析[J]山西建筑,2010 7

[3] 孙成建,外墙外保温技术措施的探讨 [J].住宅科技,2007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5篇:浅谈目前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空调系统应用环境也不断延伸,大量运用在工业民用项目中空调系统的设计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应用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过快的发展也使得工程设计、施工压力骤增,随之也产生了各种问题需要发现解决。本文主要谈谈目前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设计问题 建议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ing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pplication environments continue to extend extensive use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projects, and i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Exc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was to design, construction of the pressure surge, along with also had a variety of issues need to find solutions to. In this paper,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building HVAC design, and make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HVAC system design problems suggested

中图分类号:TU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能耗

能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能源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维持在10%,但能源增长率只有3%~4%。这样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节能。建筑能源消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建筑节能是建筑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现代建筑的必要组成部分——暖通空调领域也已经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暖通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正在引起暖通空调设计者的注意,并且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能源特点和不同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要求发展着相关的节能技术。现有的暖通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能源基本上是高品位的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电能占了绝对比例。研究建

筑环境,了解暖通空调负荷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可以更加合理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众对节能的认识问题

过去公众对节能的了解不够,并且对暖通空调的观点也非常片面。对于一个舒适性的空调系统或者是采暖系统,应当使人体有非常好的舒适性。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空调越冷越好,暖气越热越好。这显然与我们所追求的舒适性空调的观点是相违背的。事实上,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空调采暖的能耗,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的增大,也使人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下降,身体免疫力降低。因此,我们要提高宣传力度,改变公众对于传统的空调及采暖的理解,大力宣传和提倡按节能建筑标准和冷热量计量装置收费,提高民众节能意识。

2、暖通空调设计缺乏科学评价体系

暖通空调的设计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何在众多各式各样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中选择最合适成本、最小的早已成为设计者之间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了。正如前文所述,暖通空调是耗能方面的大户,对国家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如何减少能耗,减轻污染往往成为暖通空调设计的关键之处,特别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更是对这一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有十多处提到应通过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但关于应如何评价比较,设计人员却找不到答案。其实,原因就在于暖通空调设计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案只有一套科学的成熟的原则指导,才能使得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在筛选过程中不失本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管理方面

空调系统的设计优劣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由于得不到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造成建筑系统不仅初投资大,运行能耗也相当惊人,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甚至有的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60%。另外,目前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行业中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水半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非本专业院校毕业或非对口专业,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未经过任何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常凭经验行事,采用

惯用方案或甲方指定方案进行设计、施上管理,由此在设计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涉及方案性调整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解决,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隐患,最终导致系统无法挽回的后果。为此,我们有必要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暖通空调设计项目的管理,可以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如学会等对设计图纸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对未达到国家有关节能标准的设计严禁施工建造。

4、风冷热泵式冷热水机组和多联机机组的应用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风冷热泵式冷热水机组及多联机机组在我国市场广阔,原因在于它有夏季产生冷,冬季产生热的简单系统,既不要冷却水也不需要机房等等的优点 但是它的使用是需要条件的,要与使用地点的环境和气候相适应,这是因为机组自身对与环境和大气的依赖较大,尤其是在严寒的北方地区,冬天的时候室外的气温低,机组的使用效率就会跟着降低,可以说是无法使用的,但是一些设计的人却忽视这一点,从而使很多不应该的损失发生,所以虽然此机组有优势,但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使用,这样才能发挥效能,避免浪费。

5、新技术的推广问题

新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为节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例如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制冷供热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但是同任何新技术一样,这些新技术在造价上往往偏高,而且使用的地域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并且从技术上讲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因此,对于新的节能技术,我们应当因地制宜,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三、提高暖通空调设计水平的建议

1、加大暖通空调设计投入费用,强化责任意识

暖通空调的设计很重要,它关系着建筑使用环境、减低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等方面的能力的提高,那么相关人士就要确切的重视到这一点,不断的对于暖通空调的设计给予支持,从而在这个方面不断的完善 此外,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也是可以激励其设计人员工作的,这样在暖通空调设计的创新方面是有帮助的。强化设计者的责任意识,在实际的运用中暖通空调存在的问题是与设计的人员自身的责任的观念有关的,首先不管设计者自身的一些失误的话,那么设计者本身责任观念的淡薄就是跟整个项目设计的好坏密不可分的了,即便是那些本来科学的,符合标准的设计也是有可能因为设计者不负责任的小的疏忽而造成失败和损失,所以工作中设计者必须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认真务实,工作态度端正,

不能有任何疏忽和错误的地方。

2、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

我们知道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占有很大比例, 而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决定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亦即决定通过维护结构的空调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国家出台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中,首先要求的就是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系统控制水平,调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尽可能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空调系统特别是舒适性空调系统对人体的作用是通过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环境平均辐射温度进行的,人体对环境的冷热感觉是这些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往的空调控制方式仅仅是测控空气的温度湿度,甚至仅空气温度。显然是不全面的,势必带来许多问题,如空调系统对人体的作用不直接、当环境变化时对环境的调控不迅速、人体感到不舒适、空调系统的这种调控方式不节能。热湿环境研究成果的应用,为我们采用新的控制方式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果采用舒适性评价指标即体感指标作为空调系统的调控参数,如采用 PMV-PPD 指标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控,可使空调系统在人体舒适的条件下节能 30% 左右。

结语

总之,暖通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我国能耗大户,因此,做出正确合理高效的设计方案就势在必行,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要求,找出其中的问题,确定最终的方案,确保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质量、安全、科学。

参考文献

【l】郭白冰.浅论暖通空调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2】贺锐,王桂杰.浅析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J】.城市建设:下旬,2010,(4)

【3】蓝桂英.关于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6篇:浅谈绿色建筑工程与环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高水平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试图寻找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的生活状态。面对当前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何做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业发展讨论的焦点。本文将通过我国现阶段的建筑与环境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如何做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建筑工程;品质;环境问题;建筑与环境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208-01

近年来,国际上建筑业的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从注重建筑产品本身价值转向注重社会价值;二是从注重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转向注重建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三是从注重物质生产转向注重对人的尊重及与自然和谐。这三个根本性的转变,引发建筑I界思想观念和战略思维的巨大变化,开始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见物不见人”的传统思维和模式被摒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客户的以人为本的思维和模式;“建完就走”被否定了,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一体化服务,为业主和社会节约资源,优化环境、创造新的价值的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建筑业从典型的资源、能源高消耗的传统产业,向可持续建筑与绿色建筑转化。这些变化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建立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中,新一轮建筑技术革命已经到来,我们建筑业在这场革命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可以预言,建筑业中的粗放经营管理、传统操作模式、落后施工技术,以及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建筑材料,都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建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升级转型期”,所有建筑企业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是墨守成规,还是积极进取,是坐观等待,还是主动出机两种态度,必然导致两种结果,只有积极主动去适用这个大气候,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理念形成过程中,要注重务实,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自主创新,搞好经营机制转型,做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不断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推动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稳步发展。在全球都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时,人类的进步改变着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与大自然交融中的复杂问题。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中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城市建筑规划方面,如何做到城市建筑融入大自然之中的成为建筑师的任务。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因此,时下盛行的“绿色建筑”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备受关注。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它具有高能耗、低效率特点,这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环境问题的杀手。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必须做到的是节能。首先,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 硅气凝胶DD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绿色建筑还要考虑新能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也是21世纪居住建筑设计上广泛推广的绿色节能设计之一。将太阳能利用装置纳入到建筑设计规范当中,在设计时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预留太阳能设置位置,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内。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强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筑师想要做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实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最终形成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特别从生态系统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充分融合地域、地区、气候、环境、地形、材料、文化等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实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结束语:在建筑设计中,今后发展的趋势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结合人、建筑、环境与经济、节能等多方面,提高建筑的整体效益。尤其以我国建筑能耗大的现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做好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紧随世界建筑步伐,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7篇:建筑工程与环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高水平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试图寻找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的生活状态。面对当前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何做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业发展讨论的焦点。本文将通过我国现阶段的建筑与环境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如何做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建筑工程,品质,环境问题,建筑与环境

近年来,国际上建筑业的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从注重建筑产品本身价值转向注重社会价值;二是从注重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转向注重建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三是从注重物质生产转向注重对人的尊重及与自然和谐。这三个根本性的转变,引发建筑业界思想观念和战略思维的巨大变化,开始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见物不见人”的传统思维和模式被摒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客户的以人为本的思维和模式;“建完就走”被否定了,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一体化服务,为业主和社会节约资源,优化环境、创造新的价值的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建筑业从典型的资源、能源高消耗的传统产业,向可持续建筑与绿色建筑转化。这些变化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建立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中,新一轮建筑技术革命已经到来,我们建筑业在这场革命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可以预言,建筑业中的粗放经营管理、传统操作模式、落后施工技术,以及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建筑材料,都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建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升级转型期”,所有建筑企业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是墨守成规,还是积极进取,是坐观等待,还是主动出机两种态度,必然导致两种结果,只有积极主动去适用这个大气候,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理念形成过程中,要注重务实,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自主创新,搞好经营机制转型,做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不断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推动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稳步发展。在全球都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时,人类的进步改变着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与大自然交融中的复杂问题。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中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城市建筑规划方面,如何做到城市建筑融入大自然之中的成为建筑师的任务。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因此,时下盛行的“绿色建筑”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备受关注。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它具有高能耗、低效率特点,这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环境问题的杀手。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必须做到的是节能。首先,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 硅气凝胶――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绿色建筑还要考虑新能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也是21世纪居住建筑设计上广泛推广的绿色节能设计之一。将太阳能利用装置纳入到建筑设计规范当中,在设计时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预留太阳能设置位置,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内。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强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筑师想要做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实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最终形成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特别从生态系统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充分融合地域、地区、气候、环境、地形、材料、文化等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实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结束语:在建筑设计中,今后发展的趋势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结合人、建筑、环境与经济、节能等多方面,提高建筑的整体效益。尤其以我国建筑能耗大的现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做好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紧随世界建筑步伐,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8篇:关于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技术实践研究

摘要: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加上科技的推动,使得建筑电气工程越来越普遍。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逐渐增加了对能源的消耗,能源紧张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在建筑电气设计中,需要充分的挖掘节能技术,为电气工程发展寻求出路。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在全球能源危机频发的今天,关于能源话题的讨论以及各国对能源的趋之若鹜都使得节能这一挽救能源危机的主要措施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可供利用的能源更少,资源更显贫乏,能源危机也更严重。但另一方面,我国又正在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又居高不下,但是我国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对一些能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同时在一些地方,能源浪费的现象又十分常见,种种原因都使得我国的能源问题一直是一个等待解决但同时又比较复杂的问题。

1、电气节能设计概述

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建筑方面的节能工程也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第一次被列入了国家的十大节能工程。就含义方面来说,建筑电气节能指的是以满足住宅的日常生活功能及其由此牵扯到的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为基本前提目标,然后根据传统电力传输以及日常使用的一般规律为指导,在设计时对建筑的电气布局还有电气网络进行必要的设计活动。所涉及的建筑设计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对房屋方面的电气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来进行,以满足业主对功能性的要求,在这之后还要对施工部门所进行的具体施工工作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结合,以使电气的设计能够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就完成了对电气施下的有效指导。除此之外,建筑电气方面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民用电气设备造成的对电气系统整体的影响,需要设计师和施工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

电气的节能设计的含义是指通过对传统电气设计的优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将结果进行优化以降低建筑电气的消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并降低成本的需求。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的逐渐加大和城镇化建设都会导致每年甚至每天新增大量民用建筑,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巨大的电气消耗,如设计或利用不当还往往造成浪费现象的发生。这就需要通过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广泛推行节能设计,才能对实现节约型社会,并有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但是就我国当前的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水平来说,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去改进并在一定时期总结经验,全面促进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快速发展。

2、传统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极为广泛,但是随着现代人们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求,难以适应现代建筑向节能型建筑转化的趋势。具体分析,传统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电气线路设计复杂;二是建筑电气节能性差;三是建筑电气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低;四是建筑电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方便管理;基于传统建筑电气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为了实现现代建筑向节能型建筑转化,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现代建筑电气节能性的研究,通过对传统建筑电气设计进行优化改造,确保建筑电气节能性达标,降低建筑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3、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

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贯彻节能理念,确保建筑电气工程实现高效、低耗效果。在设计过程中,节能电气设计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3.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需要坚持适用性原则。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过程中,不能简单的为了满足节能而进行设计,需要在满足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电气工程适用性。确保每一个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确保建筑电气设备满足电能质量以及负荷容量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气设备的各项基础功能,同时起到节能效果。

3.2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需要坚持安全性原则。建筑电气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动力,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是保证工程的安全性。首先,确保建筑电气设备的完整性,确保线路具有足够的绝缘能力以及抗符合能力;其次,应该设计防雷技术、防静电等保护的安全保护。

3.3建筑电气设计应该坚持经济性原则。在保证电气工程节能低耗的前提下,需要保证建筑电气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在满足建筑电气使用功能以及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所见投资,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电气设计的经济性。其次,选用节能设备,并节能技术降低设备运行维护的成本,合理设置电气设备的相关参数,调整设备负荷,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电气工程可持续发展。

4、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4.1合理选择供配电系统以及变压器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供配电系统设计以及供电电压设计对整个工程节能效果有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根据电气工程中负荷性质与容量、电气设备类型、供电距离等,合理的选择供电电压,并科学的设计供配电系统,确保供配电系统接线简单,配电等级在两极以下。为了保证电气工程的节能小狗,还必须合理的选择变压器,降低变压器运行的损耗,提升器运行效率。

4.2加强建筑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

建筑照明是建筑电气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照明用电在整个建筑电气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具有很高的节能潜质。在进行建筑照明设计过程汇总,可以对照明光色、照度、显色指数等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加强对自然采光的利用,改善建筑环境反射条件,通过新光源以及控制灯具等,实现建筑照明系统的节能效果。

在灯具选择方面,如果在较高处悬挂灯具,灯具一般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也可以采用大功率的荧光灯(细管)。一般情况下不采用传统的钨丝白炽灯。在对光亮要求低的建筑场所,可以选用荧光灯。

在照明器的控制方式选择上需要根据建筑各个区域不同的特点以及照明情况进行区别选择。在面积较小的房间,采用两灯一控或一灯一控的方式;面积较大的房间采用一控多灯的方式,但是一个开关控制的灯数应该适量。同时还应该设计适当的单控灯。在建筑楼梯、走廊灯场所,一般采用定时开关控制。建筑室外照明控制一般采用光电定时或光电自动开关实施控制。

4.3提升电气系统功率因数

通过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系统功率因素,能够有效的减少变压器耗损以及线损。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建筑电气设备自然功率因素,降低设备无功功率要求,采用功率因素较高的电动机;(2)利用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弥补感抗导致的滞后的无功功率。这是因为电容器产生的功率属于超前的无功功率,能够与滞后的相互抵消。(3)在用电设备选型及调速控制方案一定的情况下,若自然功率因素达不到要求,应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对供电点较远且无功功率较大的设备采用就地补偿,减少线路上的无功传输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在用电设备集中的地方采用成组补偿;建筑内其他的无功功率则主要在变电所内集中补偿且多采用自动无功功率补偿加固定补偿方式。

4.4加强无功功率补偿

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加强对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能够有效的提升器功率因数,达到节能降损的效果。传统的无功补偿采用三相共补方式,在低压网络中较为适用。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大功率电气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中,增加了三相平衡的难度。这就需要对配电变压器进行单相的无功补偿。值得说明的是,采用单相无功补偿,在投资方面较传统的三相共补要高,在选择方面应该综合考虑。

4.5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其中,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建筑整体的节能效果。太阳能光伏供电就是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为建筑电气设备提供电能。太阳能光伏系统由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控制模块以及放电控制模块构成。现阶段,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照明、热水系统、锅炉系统等。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光伏供电技术会不断的发展,并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结语:综上所述,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呈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形势,并逐渐的与世界先进技术向融合,随着科技发展,节能技术进一步完善。在未来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力度,促进我国建筑电气工程健康长远的发展,为人们生活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魏乃永,江蓉,任红,史海疆.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与方案若干问题的探讨[J].电气应用,2012,02:12-15.

[2]张大鹏.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措施[J].民营科技,2012,06:313.

[3]李翠红.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探析[J].科技风,2012,23:157.

[4]谢伍宁.建筑节能技术手段之电气手段初探[J].科技创业家,2012,20:61+172.

[5]潘东亮.谈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技术措施的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2,24:75.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9篇:从世界看中国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绿色建筑产生的背景和内涵,并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与国际领先水平做对比,从政策和措施方面探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式和途径,以及目前在建筑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国际;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the green architecture.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ur green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comparing i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green architecture in terms of the policy and measure. Moreover, it explains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measures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green architecture﹒international﹒scientific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绿色建筑看似是一个时髦的新概念,其实人类对其研究已经30余年,特别是在欧洲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绿色建筑理论体系。

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推广以生态、节能、减废和健康为特征的绿色建筑是治理当前环境危机的关键所在,也是人类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代设计界最流行的话题,但很多人对它仍存在误解。台湾建筑师林宪德在其作品《绿色建筑》的序言中指出“有些人将绿色建筑误解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歌,或是高科技科幻世界的‘生活容器’,或是掩饰奢华浪费生活的‘赎罪券’;许多媒体把绿色建筑联想成一些极其昂贵的商品,殊不知这些商品有时招来的是更奢华、更破坏环境的结果”。[1]

2008年春节前后中国发生的雪灾是近年来全球环境恶化、气候变迁的一个缩影,当这一切不再是遥远的科普话题,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探讨绿色建筑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变得愈加紧迫和具有现实意义。

一、绿色建筑产生的背景

绿色建筑的理念肇始于人类社会为解决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在探索近代城市环境问题的进程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脉络分外引人注目。一脉是以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为代表的自然主义运动,强调回归自然;另一脉则是以勒·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光辉城市”(radiant city)为代表的理主义流派,强调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解决城市问题。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深刻地影响了之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为日后绿色建筑的勃兴奠定了两种思路:前者以自然式设计(natural design)和被动式设计(passive design)为圭臬,引发了生态建筑(ecological architecture)、风土建筑(vernacular architecture)、地域主义(regionalism)等理论热潮,如今更成为环境设计的主流;而后者以主动式设计(active design)或混合式设计(hybrid design)为基础,推动了高技建筑(high-tech architecture)、智能建筑(intelligent architecture)的产生和发展,为绿色设计和环保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2]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理念大多偏向与勒·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理念,主要是以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解决城市问题,以达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及增加环境舒适度等多方面的目的。

二、何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是什么?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3]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 绿色建筑;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三、我国绿色建筑现状及发展战略

1、绿色建筑标识数量

绿色建筑标识分为两种,一种为设计标识,工程审查结束后即向国家提出申请。另一个为运行标识,建筑物竣工以后投入运行一年,通过一年四季不同气候得出的能效数值,通过申请得到的标识。

我国2009年设计标识18项,运行标识为2项,2010年,设计标识74项,运行标识8项,2011年,设计标识229项,运行标识仅12项。通过数据可看出,目前运行标识不尽如人意,下一步要想对策看如何把运行标识提高上来。

绿色建筑标识从地域分布来看,城市前五名分别为上海47项、苏州41项、深圳29项、天津26项、北京23项,省排名前五名分别为江苏、广东、上海、天津、浙江。无论从城市还是省的前五名分布,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不完全是理念的问题,可能跟经济有关系,明显看到东部地区远超过西部地区。南方超过北方。这就是目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2年9月,全国已评出556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达到3815栋,总建筑面积达到5677.6万平方米。而美国截止至2010年年底已有10311栋建筑获得绿色建筑认证。

2、规范标准体系

绿色建筑规范标准状态表

由表中可看出,我国目前已实施的部级规范标准仅有两部。

3、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

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

2012年4月,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颁发167号文件《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容涉及到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指出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合理制定地区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建立健全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合理分级,分类指导;激励引导,规范约束。

在财政激励方面,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星级绿色建筑80/平方米(建筑面积)。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是高于设计收费标准,绿色建筑成本增量相比,大概接近50%,这个文件是仅限于2012年,奖励的额度会浮动,绿色建筑标准还在修编当中,门槛高低仍未定。奖励对象对公益性建筑、商业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奖励资金兑付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对商业性住宅项目,各地应研究采取措施主要使购房者得益。奖励时间规定是对审核通过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以备案,项目竣工验收后,其中大型公共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两部组织能效测试机构对项目的实施量、工程量、实际性能效果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示,再给予财政奖励。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战略有三大措施:

①、至2015年底,京、沪、津、渝(四直辖市)、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东部六省)及深圳、厦门、宁波、大连城镇新建房地产项目要求50%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

②、绿色生态城区的新建建筑全国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

③、绿色建筑奖励及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金向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倾斜,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

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理念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区别

如果说现代建筑的繁荣在美国,那么绿色建筑的发扬地便是欧洲,为什么欧洲能在此领域更够比我们做的更优秀呢?主要原因应该如下:

首先是政府的政策力度不够。在欧洲,许多国家较早的制订了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例如鼓舞开放商多开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住宅,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等。而我国政府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开始,才陆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的纲要、导则和法规,才开始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才颁布了首部标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政策方面,我国仅一味的重视建筑物的补充和供给的方法,却忽略了节约的策略。这就使得建筑继续往高资源消耗的方向发展,政府就需要去开发更多的资源来填补这一空白。

其次是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人生活的必须条件有:居住和工作需要在有空调或集中供暖的建筑内,只要有钱则出行必须要有私家车。这必然会造成我国人民对和自己生活需求有矛盾的绿色建筑产生一种天然的排斥。然而这些对于欧洲人来说就显得太奢侈了,后者的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在于:足够的食物、一个用来取暖的壁炉以及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统。

最后是发展的程度不同,欧洲的绿色建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度过了炒作概念的时期,步入了相对成熟的推广落实阶段,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很多英国建筑师的创作思想中。而我国的绿色建筑目前尚处于发展中阶段,甚至尚未渡过炒作概念的时期,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大部分建筑设计师的思想中也没有生根。

五、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1、是制定科学、严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绿色设计的审批、实施和监控。

2、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积极引导和扶持,包括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惠、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示范项目和实例。

3、通过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的渠道,在业内广泛传播绿色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技术知识。

4、利用广播和传媒手段宣传环保常识,提高全民族对“绿色生活”的理解与参与。

5、通过颁发“绿色证书”的方式,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协助绿色建筑的发展商和使用者获得较高的长期投资回报。

6、鼓励“简朴机能主义”的绿色建筑设计,谨慎地对待耗资巨大的高科技绿色项目。

7、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的科学研究,特别关注绿色规划、人文绿色和社会绿色等新兴领域的知识积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

结论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弊端在于三点,一是过分追求高科技来增加能源,而非真正的节能,该部分建筑往往耗资巨大却收效甚微;二是我国人口密集度过大,人民的需求与真正的绿色建筑理念产生冲突,故我国当务之急是完善各项基础建设;三是目前我国众多绿色建筑尚处于炒作阶段,简单点来说就是图个名气,事实上这些并未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这就需要政府的配合来加强教育和宣传,以使绿色建筑的理念在众设计师的思想中生根。

未来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要努力开发一些具体的技术,更要全面地考虑绿色建筑对整个建筑业乃至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考虑多重因子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从社会学角度、全寿命周期角度,以动态的观点来更全面、更实际地考虑各发展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应注意地区的特殊性,作到因地制宜。另外,仅仅依靠建筑师和政府规划管理人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需要专业的咨询机构参与进来,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考量。欧洲的很多工程咨询公司,现在都增加了绿色咨询业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也会出现一个新职业——绿色建筑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Green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in the UK. March 2.2008

2.郑兴,罗荣川.《我们的地球到底怎么了》.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2/19

3.《节能减排成绿色建筑行动目标》,〔2013〕1号

关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话题的论文范文第10篇:建筑技术教育与实行

1整合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建筑本身发展所形成的传统建筑技艺,如我国都有的木构斗拱技术,地中海地区的掩蔽与半掩蔽式地域气候建筑;二是由现代技术科学发展而移植过来的理论与技术,从而形成建筑新理论与技术,如太阳能建筑、生态建筑技术、高技术、轻技术等;三是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渗透,通过影响建筑师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而作用于建筑造型两个重点:空间和表皮,其特征是空间的数学化与生成化、表皮的复杂化与媒介化。整合建筑技术就是基于以上建筑技术的多样性,在建筑设计中注重或者综合体现其中的技术因子,构建信息时代建筑的技术美学之维。微观上讲“整合建筑技术”就是要考虑建筑过程中,用景观学或者风景学的观点来决定场地的方位,从而构筑建筑物,不仅考虑美学的问题,而且还从设备的角度来决定建筑的供热、制冷和照明。因而,这种建筑技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源和资源,为居住者尽可能地提供最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整合建筑技术”在某些方面不仅在结构形式上,而且还在功能上体现生物的自适应、自调节、自我完善功能,从而带给人们舒适、安全、高效的栖息环境;在设计上它结合自然、遵从仿生学的原理、具有生态学的经济;在景观上它融入环境而对环境无害。总之,“整合建筑技术”的设计思想最初源于节省能源的需要,继而上升到保护环境的高度,它是基于建筑科技营造与系统生态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进化的复合型建筑技术。

2国外建筑技术教育

2.1德国

重视技术是德国建筑界历来的传统。从开创了现代建筑设计教育体系的包豪斯,到战后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无不反映出这一传统。成立于1953年的乌尔姆设计学院,把建筑设计教学从以前在艺术、技术之间摇摆的立场,明确地转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分析的能力和勇气,而这种分析是基于工业生产程序、方法论、设计原则、完善的功能和文化哲学观点之上的”。乌尔姆设计学院认为美学原则必须是在理性的、科学的基础上的发展。设计过程体现为科学性的理论和科学性的工作方法的结合。以技术理解作为基础的设计不是停留在形式效果的层面上,而是对问题的良好解决和技术性、系统性的完整深化。虽然该学院于1968年因财政问题关闭,但是其以技术理解为基础、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对德国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发展影响深远。发展至今形成了以培养完备的专业素质和注重综合技术训练为教育出发点的高等建筑教育体系。

2.2英国

英国建筑界有着重视技术的传统,下面仅以诺丁汉大学建筑环境学院为例。英国诺丁汉大学建于1881年,是英国著名的重点大学,以其出色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国际声誉。诺丁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建筑学院在全英国建筑学院中名列前茅,在生态建筑和建筑节能方面尤为著名。由于当代建筑活动中,建筑设计越来越成为多种因素制约下的结果。英国建筑教育对此也有敏锐的认识,因此从一年级起就围绕设计主线展开造房子的全面知识。建筑历史、理论、设计、绘图、结构、环境、技术等知识在设计课中都有体现。讲课的教师同时也是设计课的教师。例如在一年级设计中,就有关于房屋热损失计算、结构与材料、当代建筑分析、古建测绘等内容;二年级设计有对环境作出反应的题目;三年级则更是把技术作为设计的起步点。

2.3美国

战后美国大量的建筑需求,刺激了全美的建筑业发展,随着大批的现代派学者,如W•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等移居美国并受聘于各大学建筑系,传播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系列建筑教育观点,将现代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宣告了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学院派”单一教学体系的退场。密斯•凡德罗离开包豪斯以后,曾任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这位现代主义大师、杰出的建筑教育家,在美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并形成了密斯学派。密斯非常重视建筑技术,他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他认为没有思想是因为没有技术,包括对建筑材料性质与性能的深刻认识。因此,他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落实在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及哲学等人文学科中。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建筑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全美目前设有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共有108所,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各院校相对独立,风格各异。然而教育最终必须面向就业和社会竞争的需求,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有着需共同遵守的准则。在近年欧美建筑行业不景气和“持续发展”等浪潮的冲击下,美国的建筑教育界对培养目标、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NAAB(美国国家建筑资格认可委员会)在1987年就提出,美国建筑院校所设的课程务必覆盖四大方面,即: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实践和历史文脉(包括建筑史、建筑理论、社会科学)。然而多数学校仍然只重视设计,忽视其他三方面,特别是建筑技术。建筑学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工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技术的忽视最终将限制学生将创造性的方案设计能力转化为工程现实的能力。同时,还提出了整合思维的专业教育指导思想。所谓整合是指将文化、科学、知识、技术加以融合为“我”所用。具体到教学指导思想就是指要使学生具备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的能力,通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训练,把传统的封闭式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转换为一种现代的开放式的学科教育。

2.4法国

法国建筑学院中仅设有建筑学一个专业,不再设与建筑相关的结构、水电及空调等技术专业。这些技术类专业分布在不同的部属“工程师”院校中。法国建筑学院内,工程类的课程比重很大。从大一到大四都有涉及结构、建筑物理及旧建筑翻新使用的课程安排。但涉及的内容和中国院校授课内容不尽相同,较多涉及选型、实例分析,更重视实用性和新科技的结合。设计教学组织以小组为单位,以建筑师教学为主,并由辅导教师、高年级学生等进行辅助,同时非常重视跨学科的交流。综上所述,虽然各国的历史传承不同,建筑教育也各具特色,但建筑教育仍以设计教育为核心,注重设计的创造性,重视建筑技术的运用,特别在建筑应对可持续发展方面及时跟进。设计与技术课程的整合较为普遍地采用设计工作室的方式。在工作室的机制下将各个类型的设计题目与相应的技术知识进行整合。但大多数学校基本上保持技术课程的相对完整性,而英国诺丁汉大学则更加强调整合,相对完整的技术课程较少,大部分课程已与设计课结合。

3我国建筑技术教育

在建筑技术教育方面,对学科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科体系建设长期缺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也存在规模大、速度快、粗犷型的建设发展模式,加之建筑业存在垄断、半垄断现象,使得建筑业对建筑技术科学的需求意愿不高。我国建筑设计与施工在精细化和重视科学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这也导致我国科技界在课题立项、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以及成果评奖等方面,长期忽视建筑技术科学。建筑技术科学的研究基础是实验研究。因此,发达国家很重视建筑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我国这方面的实验室严重不足,以至无法进行重复性验证有关规范标准所需的符合ISO标准的实验室数量。另外,为制定标准和规范所需的许多重要参数也由于缺乏研究和实验支持而付诸阙如,致使我国这方面的标准规范,常常只能以套用ISO标准为主,缺乏自主研究和科学验证,由此在实践中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近年来这种情况略有改观。科技部已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立了我国首个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也在重庆大学建立了首个山地城镇建设及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也建立了建筑节能中心和由科技部与意大利环境与资源部共同建设的中意清华环保节能楼。但对于占全球建筑量近一半的大国而言,该领域的实验室和研究单位仍偏少。

清华大学的建筑教育思想体现了建筑技术的革新,表现在学科认知与学科教育理念上,具体由清华大学前任院长秦佑国教授提出的清华大学建筑教育的新思想:建筑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建筑教育是理工与人文的结合;建筑学科的构成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位一体;建筑教学是基本功训练和建筑理解相结合;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建筑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办学目标是保持清华传统与创建世界一流建筑学院相结合。清华大学将暖通空调专业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并入进入建筑学院,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这些年来,该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结合,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评估、生态建筑与规划、室内外微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在教学方面也有较好的配合。推进建筑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强调技术类课程的建筑和人文性讲授。新技术,自工业革命以来就一直成为建筑界乃至艺术领域的重要话题,是每一位建筑师进行建筑创作的根基,同时也构成了现代建筑的典型与精髓。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繁荣和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现代建筑创作越来越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建筑师对新技术的驾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建筑创作能力。现代国内建筑师与国外建筑师的艺术创造力的差距,集中表现在其对建筑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外建筑学教育的开放、开发、启发式的体系和对建筑技术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国外建筑界对建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运用。特别是在国内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这样的差距显得尤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当地建筑创作水平的提高。

4建筑技术实践的多样性与可整合性

21世纪以来,对未来能源的关注使人们对可能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资源等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在太阳能建筑中可利用高技术系统监控供电、供暖、供热水系统的运行,可自动调节太阳能面板的角度,自动清洗太阳能面板上的灰尘,自动加水、加温等,从而使建筑与新能源的利用结合更紧密。另外,由于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推动起来的绿色运动,使得建筑学与生态学的概念相结合,建筑中适用技术与生态技术的运用,为减轻噪声对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可能,强调生态整体效应技术,是利用结构技术、构造技术、材料技术、设备技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实现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及低能耗运动,如托马斯•赫尔佐格对建筑外皮动力控制的研究,柯里亚在管式住宅形态中对炎热气候条件下建筑通风等方面的研究,杨经文的“生物气候学”研究及尼古拉斯•格雷姆肖利用建筑围护结构所做的降温节能综合考虑等。生态技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现代建筑注入与高度科技、高度情感相结合的人文色彩,如在大型和大规模建筑中的运用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联结、相融合,尽可能地减少人为行为对自然要素的破坏。适宜性技术的选择不再是简单的轻技术、高技术,至于采用何种技术,应该根据所处的地域环境、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进行最优化选择。而传统的乡土技术中设计方法和策略的挖掘和借鉴,丰富了建筑师的创作手法,同时传统建筑技术的再利用,有利于当代建筑更好的表现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如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他在设计中总是采用和发展传统的技术策略,并利用当代物理学和人体科学的成果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以保证其满足现代的需要,如埃及传统建筑中的木板帘和捕风窗的利用,在低造价的条件下,很好地解决了热带建筑通风和遮阳的问题,使建筑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

而在“高技派”建筑师中也逐渐开始注重技术的合理性应用,福斯特对技术进步的信念也是坚定不移,他认为“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反技术如同向建筑即文明本身宣战一样站不住脚”,他一直强调“适宜技术”,认为自己对技术的依赖从来没有超出“适度”的范围。福斯特对“适宜技术”的广义理解是:决定采用某项技术时,要根据当地条件判定,而不论其“先进”与否。他说:“高技术不是其本身的目的,它是实现社会目标和更加广泛的可能性的一种手段,高技术建筑同样关注砖瓦砾石乃至木材和手工活”。的确,福斯特的作品虽然包括被称为“世界最昂贵建筑”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但他设计的法国弗雷尤斯专科学校却借鉴了伊斯兰建筑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采用蓄热能力强、热稳定性好的混凝土结构,用一个“太阳能烟囱”组织高效的自然通风,造价适中,效果良好,这就是“适宜技术”。生态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合理的技术方案的提出,然而,合理的技术方案并不仅仅限定于高新技术。一方面,不合时宜的高新技术的昂贵的建造费用、运行会用和维护费用,本身就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往往强调技术的普适性,不顾建筑的地域性、场所和文脉,运用大量的高新技术材料和结构工艺手段,在形式上与环境产生极端的冲突,这种普泛的、缺乏地方历史感和文化蕴涵的纯技术性表达,被许多建筑师视为“毫无文化底蕴、毫无个性生机的无根的胡诌”。因此,生态问题的解决更依赖于适宜性技术的选择,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侧重建筑技术的适宜性、高效性,通过普遍的建筑设计手法,精心设计建筑细部,提高对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有选择地借鉴当地建筑文化传统和技术,使建筑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从而实现技术的人文提升。

新时代建筑学要能集大成,兼容并包更多的内容,又要纲举目张,言简意赅,精为提炼,再加以整合。如今宜将建筑技术相关学科扩为“整合建筑技术”,强调“整体的观念”、“辩证的统一”。中国建筑师则应将建筑创作建立在对传统的合理提炼、对气候的积极适应,以为创作者心智的充分发挥上,建筑形式应追随气候因素,社会经济实力,实践中较好地发展乡土技术,天然采光、通风、无污染、低耗能的建筑,又应用生态建筑、智能建筑、绿色建筑及绿色城市中低碳技术的开发,这些都整合了建筑技术的内涵,同时又发展了建筑技术的外延。这些符合人们对理想环境的追求,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使得建筑师重新认识并研究东方建筑哲学和建筑科技,并将其整合在新技术当中。

作者:曹伟 李晓伟 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